省物流标委会主任戚伟钊在成立大会上的报告 |
发布时间:2010/1/14 21:55:01 访问人数:2984次 |
![]() 安徽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筹建情况和今后工作的报告
安徽省物流协会副会长
安徽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戚伟钊
(二0一0年元月十日)
当前,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备受国内外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事业的关注。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的观念、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现代物流离不开标准化。物流标准可以统一物流概念,规范物流运作,提高物流效率,是实现物流一体化的基础。
在我国,现代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物流标准化工作滞后于物流业的发展。在国家标准层面,不仅物流基础标准急需制定,而且技术标准特别是物流信息采集技术标准也很不完善,作业标准以及其它管理与服务标准也非常缺乏。在地方标准层面几乎空白,企业处于“无标生产”之中。由于缺乏标准化,致使信息交流不畅,流通环节增多,流通速度缓慢,流通费用增加,大大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制约了我国物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大力开展物流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
根据省政府颁布的《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安徽省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方案》,要求大力推行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以物流信息,服务和管理三个标准为切入点,集中研究制定一批对我省物流产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重大影响的物流标准。在这样的形势下,省物流协会会长周古廉同志于2009年10月提议成立安徽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得到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大力支持。省质监局提出了筹建的具体指导意见。安徽省物流标委会名单推荐按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的要求,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和政府组织等有关方面选派的各类人员组成。委员会组成方案于2009年12月由省物流协会提出,已获省质监局审查批准。目前有委员21人,先开始工作,今后视工作需要再继续增加。物流标委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物流标委会的日常工作,确保物流标委会工作的正常进行。
物流标委会是在全省物流专业领域内,从事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负责全省物流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归口工作。为了使标委会工作有序、规范,经协会和省质监局、省标准院多次协商,制定了《安徽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我们将按照章程的规定做好标委会的工作。
自省物流标委会筹建的信息发布后,不仅得到广大物流企业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也得到了一直关注物流工作、支持物流协会的省级老领导和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在此,我谨代表省物流标委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物流标委会成立后将面临很多繁重的工作任务,经与协会领导研究,我们将紧密结合物流企业的生产实际,在近期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大物流标准化的宣传力度
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物流标准化的相关知识,提高物流行业的标准化意识。举办物流标准化论坛,协会出版《安徽物流》专刊,宣传指导标准化工作。
二、加强物流标准培训和宣贯工作
通过培训班、讲座和会议等多种方式培训物流标准化人才,提高物流企业的标准水平,做好物流国家标准、物流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宣贯,提高实施物流标准的有效性。
三、加强物流标准的研究
成立物流标准化课题研究小组,与国家物流标准体系表型协调,编制安徽物流标准发展规划。设立物流标准专项。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动员各方的力量,逐步组建三个分技术委员会,即物流信息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物流设备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物流作业、服务规范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制定一系列急需的省级物流地方标准,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四、大力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
进一步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在物流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包含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
五、指导我省物流行业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在物流管理中,统一的商品信息对供应链成员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非常重要。目前情况是,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立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一个“信息孤岛”。物流信息化工程是《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就是要用标准化手段,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建立全省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形成集物流信息服务、物流电子政务、物流电子商务功能为一体的安徽物流业门户网络。这项工程的标准化工作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六、以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05)为基础,对物流企业开展评价工作,并通过评价对企业进行具体指导。
以上标委会近期工作安排,请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物流标准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心系企业,服务企业,为振兴安徽物流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